《自然》新闻版块撰文指出,过去几十年来,全球博士毕业生数量稳步增长。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更是呈爆发式增长。
而针对大量的博士生人数,并没有足够多的研究机构的学术岗位可以容纳得下,而许多大学也没有为毕业生做好学术界以外职业的准备。
这是否意味着博士生也过剩了?
结论并非简单的“是”或“否”。不同国家、学科领域和就业市场存在显著差异,整体呈现结构性过剩与局部短缺并存的复杂局面。
从学术岗位看,博士生严重供大于求。全球高校终身教职(Tenure-track)岗位增长缓慢,而博士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。
例如自然科学/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毕业生数量远超新增教授职位。部分领域(如生物学、化学)的博士后“滞留”现象普遍,竞争激烈。OECD报告显示,仅约 3% 的博士毕业生能在学术界获得长期教职。
部分国家博士培养规模过大,韩国博士毕业生失业率超 40%(2023年),政府计划缩减招生名额。中国2023年博士招生突破 15万人,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导致培养质量下降,传统就业渠道(高校/科研机构)趋于饱和。日本企业吸收博士能力有限,部分博士转向非研究岗位。
展开剩余42%而产业界对博士需求增长,高科技行业如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半导体、新能源等领域急需高端研发人才。美国硅谷科技公司大量招募STEM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)博士。德国制造业的“工业4.0”战略推动企业对工程博士的需求。政策咨询与金融领域复杂数据分析、宏观策略研究岗位倾向博士背景人才。
传统学术训练侧重论文发表,但产业界需要项目管理、跨学科协作、商业化思维等能力,导致博士就业适应性不足。
由此看,学术岗位确实严重过剩,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。产业界对博士的需求在增长,但要求技能转型应用能力要大于纯学术能力。
发布于:河北省创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